当前位置: 首页 /  园区简介
园区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是依托于山东理工大学并联合淄博市地方政府共同设立的创新创业基地,以“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融合为运行模式,以“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求发展”为园区发展理念,以股份制及市场化运作为运行机制,以“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团结协作、争创一流”为园区文化建设内涵,通过学校科技资源、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汇聚创新创业资源,打造创业服务平台,为大众创业和成果转化提供优质服务。

一、园区基本情况

20198月,山东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山东理工大学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于201910月开始建设;2019年成为山东理工大学就业实践基地,2019年淄博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201月份注册成立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并投入运营,负责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学校资产运营公司作为唯一股东成立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公司尝试以市场化运作,负责科技园的具体管理和运营等业务。公司负责遴选、指导、管理入驻大学科技园的企业,为大学科技园入园创业人员和机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科技园主要功能的实现。同年,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笃行众创空间被列入淄博市孵化器培育单位遴选培育计划;2020年,累计对接市外专家资源80余人、高新技术项目100余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近1亿元。202199日,张店区政府与山东理工大学签订共建科技园框架协议,924日,淄博市张店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签订正式合作协议。128日,被授予“山东省创客之家”。正在申报百舸众创空间、师德涵养基地。1214日,淄博市举行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点评活动,科技园作为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观摩。20226月,获批山东省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获得张店区突出贡献企业。2023年荣获山东省技术协会科技金桥奖优秀组织单位。

科技园一园多区模式出具雏形,目前有张店园区、周村园区,齐创大厦2024年投入使用,届时一园多区正式形成。周村园区坐落于周村区张江科技园6号楼,建筑面积8600余平方米,于201910月投入使用;张店园区坐落于汇美·弘域大厦(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北门)1号楼6层和2号楼456层,共计5204平方米,房间88间,于202110月正式投入使用。

二、科技园建设内涵:

1、聚焦区域规划产业定位,建设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

1)强化校城联动协作,推进校地融合纵深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宽领域合作”思路,瞄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标准,将科技园落户大学城园区创业中心、弘域大厦,由政府提供硬件设施、山东理工大学提供技术资源,分别由大学城园区管委会和张店区人民政府与山东理工大学共同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双方联席会议制度及日常工作联系沟通机制,共同研究园区功能规划,合力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等方面战略合作。

2)精准谋划功能定位,实现学科产业无缝衔接。紧盯大学城园区功能定位及前沿领域产业发展,发挥山东理工大学高校平台资源优势,重点吸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业态科技型、创新型海内外博士创客人才落户科技园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立足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需求,增设、调整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研究方向,实现学科链与产业链“零距离”对接,推动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2打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助力地方新旧动能转换

1瞄准科技前沿阵地,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科技园注重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多项科研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2)建桥搭线拓展领域,大力实施“大院大所”战略。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共建、总投资1亿元淄博能源研究院进入运营阶段,该项目被市科技局列入中科院重大科技合作平台。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山东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心项目正式签订入驻协议,打造全市环境管理服务新平台、科研与项目成果转化新基地。全力推进与中科院力学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机构对接合作,有效链接国内外高精尖人才、技术、项目资源。

3)搭建专业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采取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模式,引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全力打造信息、培训、融资、招商、转化“五大运营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并举、“一站式”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并举、现场办理与网络信息“云服务”并举,为入驻企业提供零距离、无缝隙、全程化服务。

三、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及发展现状

1、管理模式

大学科技园由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科技园公司属于山东理工大学资产运营公司下属子公司,自负盈亏,市场化运营。创新创业导师团队10人,技术经纪人6人。科技园有限公司下设综合部、财务部、项目部、外协部、法务部,同时参股注册三家服务型公司,分别负责园区内外企业的知识产权、高企辅导、财务代理等业务,服务入园企业。

2、发展现状

招才引智:

链接外部高层次人才,引入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4人,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搞活校友经济,引入8位校友人才回归创新创业,成立山东贝德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淄博和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动山东理工大与张店区人才融通交流,创新实施“一人双岗”,山东理工大学88名专家学者分别担任张店区企业“科技副总”、“人力资源副总”。

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共建淄博能源研究院、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山东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心等服务新平台,牢筑研发服务根基。引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等第三方平台,增强信息、培训、融资、招商、转化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并举、“一站式”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并举、线下服务与云端服务并举。

投融资情况:拟引入种子资金200万元(青岛轶霖)、孵化资金1000万(上海矜程)、孵化基金1000万元(张店区政府)、3000万(国盈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举办活动:成功举办创业培训、项目路演、融资讲座等各种创业培训活动80场次。

企业孵化情况:企业孵化情况: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163家(张店园区93家、周村园区70家)。

在孵化企业126家,张店园区89家,周村园区3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2022年),2023年截至9月份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培养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公共研发技术平台1个,中试基地2(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新材料中试基地、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工程化创新平台1(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高端装备工程化创新平台),科研院所机构2家,全日制博士学历高层次人才技术入股企业53家,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4家(高企培育、知识产权、财务代理、政策服务),中俄招才引智工作站1家,投融资机构1家,设立工位300余个,本科以上学历就业者150余人。

从园区企业领域来看,主要包括新材料、节能环保、智慧农业、科技服务等领域,融合了山东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和张店区产业方向,企业科技属性突出,目前园区拥有100项知识产权, 2022年新授权发明专利11项目前园区发明专利30余项。2021年科技园总产值产值达到6000万元,2022年张店园区产值突破2亿元。

获得荣誉情况:12021年获批“山东省创客之家”、22022年获批“山东省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32022年山东省“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绩效评价为良好(淄博市唯一一家)。42022年被淄博市科技局推荐为“省级众创空间”。52022年,“淄博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项目获得中央引导地方资金。62022年园区5家企业获得淄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立项(淄博市共60项);其中2家企业又获得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立项。72023年获批张店区突出贡献企业。820237山东省技术协会科技金桥奖优秀组织单位。

 

平台建设情况:淄博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山东省创客之家、笃行众创空间,山东省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下一步将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四、园区相关政策

为推进科技园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依据相关国家政策和《山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暂行管理办法》《山东理工大学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起草制定《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根据省市学校相关奖励政策结合大学科技园实际《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制定《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园区管理制度》《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财务管理制度(暂行)》《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考勤管理制度》《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入园出园》《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项目)考核及奖惩管理办法(草案)》。

五、园区未来发展与展望

1、按照山东省科技厅、淄博市科技局、学校要求,补足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要求短板,力争2023年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应目前发展需求,积极扩大园区的面积和各项社会资源,满足校内外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需求。

3、紧盯大学城园区功能定位及前沿领域产业发展,发挥山东理工大学高校平台资源优势,重点吸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业态科技型、创新型海内外博士创客人才落户科技园优先发展、重点扶持。

4、进一步推进政府与山东理工大学合建山东理工大学科技产业园,建设中试基地和厂房,发挥出科技创新资源的最大效力,满足项目后期发展需求,使山东理工大学真正在科技创新与招商引智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5、充分发挥科技园功能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发展,完善校地合作人才共引、共育、共享机制,积极构建“优质项目筛选、专业孵化平台搭建、研发基地建设、产业资本扶持、成果落地转化”完整链条,推动城校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